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Inside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88 Lumo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Wuhan)

物探科普

九江地质旅游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 九江是长江中游地质旅游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 按地质成因, 其地质旅游资源可分为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 3 大类, 每一大类再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 形成了庐山、鄱阳湖、龙宫洞等重点旅游区; 在分析了九江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地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九江; 地质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作为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九江的地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名山峻岭、奇岩幽景、湖光飞瀑、温汤名泉饮誉中外,驰名古今。
 
  其中很多景点都是与地质资源有关的。
 
  1 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冯天驷在《中国地质旅游资源》中把地质旅游资源概括为:“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中国旅游地质图说明书》中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在第六届旅游地学年会上,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又把旅游地学领域,由自然资源领域扩大到人文景观领域,并将观赏石提出列为旅游商品资源。
 
  笔者认为,地质旅游资源应该是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能被旅游业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等。
 
  2 九江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较多,但大多没有反映出地质旅游资源的成因体系,分类也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笔者认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应以成因、物质基础、空间分布等因素为基础,结合其形态特征进行。为此,将九江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初步划分为 3 大类,每一大类再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
 
  3 九江地质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1 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品位较高.
 
  九江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与风景名胜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山水风光自然资源为主体,具有地学考察和旅游观赏双重价值的旅游区,分布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庐山,世界 A 级自然保护区 1 处(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 3 处(庐山马祖山、庐山山南、鄱阳湖口)等。
 
  3.2 以庐山为代表的山岳地貌极具特色.
 
  庐山位于扬子古板块的东部,中下扬子坳陷带南缘与江南隆起带的交接地带。庐山山体受赣江断裂带控制,在该区由庐山西麓、东麓、鄱湖东岸等四条北北东向断裂组成。晚白垩世时赣江断裂带转化为正断层,庐山作地垒式抬升隆起,使深部岩层抬升,拔地而起,两侧岩层陷落,落差约 1500m 左右。
 
  庐山是一座地质构造的天然“橱窗”,是以平川拔地起的地垒式变质岩断块山为主的山岳地貌景观,由中厚层变质岩组成的庐山地垒式山体,受块断抬升作用,陡立断层、裂隙发育,受后期冰川刨蚀、流水冲刷,塑造成由峰林、悬崖、幽谷、飞瀑等组成的“匡庐奇秀”。
 
  庐山还是中国东部及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东部中低山区保存最完整、最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早在 1930 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就从地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1999 年发现的冰臼群被誉为地质奇观。后经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
 
  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存较好的冰蚀地貌有数十处,如:石门涧 U-V 型套谷、含鄱口一带的刃脊、芦林冰窖、西谷冰桌、王家坡大 U 谷等。山下由冰积物组成一道道垄状岗阜地貌,直至鄱阳湖畔,由山—湖展现出从冰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的冰川运行风景线。
 
  3.3 岩溶洞穴景观千姿百态.
 
  岩溶地貌根据出露情况可以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九江地区的岩溶地貌发育中等,主要由寒武纪、石炭纪、二叠纪碳酸岩地层构成,洞穴生成时代以第四纪为主。地表岩溶地貌以岩溶丘陵、残丘、孤峰、洼地等为主,如石钟山、鞋山等。而洞穴岩溶地貌比较发育,洞穴或宏伟壮观,或精巧神奇,洞穴沉积物千姿百态。可以用“山秀、洞奇、水清、石怪”8 个字概括,是九江具有优势的旅游地学资源之一。据旅游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有彭泽龙宫洞洞穴群、九江狮子洞—涌泉洞洞穴群、瑞昌峨嵋洞洞穴群、修水清水岩等。
 
  3.4 湖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九江地区有大小湖泊近百个,如鄱阳湖、甘棠湖、八里湖、赛湖,武宁柘林湖、瑞昌赤湖等。这些湖泊绝大多数属中、新生代形成的构造断陷湖和河迹牛轭湖。其中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在晚白垩世断陷红盆的基础上形成的,红盆 断陷 深达4000m,与庐山隆陷差近 6000m,平水期湖面 3050m2,湖边有大片湿地。这些湖泊已经或即将开辟为水上旅游胜地,湖泊资源是九江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之一。
 
  3.5 名泉、瀑布闻名天下.
 
  九江名泉较多,有号称天下第一泉的庐山康王谷谷帘泉、星子观音桥招隐泉、庐山大天池水、聪明泉、九江浪井等。九江的温泉知名度也较高,如星子温泉。
 
  瀑布的自然景观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反映,一是瀑布本身的造型要符合审美要求,二是瀑布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优美,为瀑布增添景色。九江的名瀑主要有“庐山四奇”之一的庐山瀑布群,如三叠泉瀑布。九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庐山自中、新生代以来处于不断的上升之中,因上升速度超过风化剥蚀速度,因而形成悬崖绝壁、幽谷深涧。为瀑布的形成创造了地质基础。
 
  3.6 一些著名的景点遭到破坏.
 
  九江旅游地质资源还没有进行过较系统的普查,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一些著名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到破坏,如庐山蛤蟆石,李四光教授认为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羊背石已遭破坏,无法恢复原貌。庐山西北麓张家老屋发现的冰川条痕石已不存在,铜岭商代采矿遗址也正在遭到破坏。
 
  4 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旅游的层次和需求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希望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普及科学知识,陶冶情操,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地质旅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1 注重山湖相辅特色.
 
  山湖相辅、水陆相连是九江自然资源的最大特色,尤其是鄱阳湖、柘林湖、八里湖—赛城湖与庐山等山水相依,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但是目前庐山的旅游开发已经趋向饱和,相应地周边水体资源的旅游开发不能与庐山同步,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湖体湿地资源对维护九江的生态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应注重山湖相辅的特色,把山水纳入大九江旅游格局之中,逐步形成以庐山为中心,以山江湖为网络的大生态圈、大旅游圈。
 
  4.2 开发与保护并重.
 
  地质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对自然景观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应有详细说明,商业价值开发与科学价值开发并重,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以利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对开发程度较高的庐山地区,应充分考虑牯岭区的承载能力,如地下水资源缺乏,山体滑坡、环境污染等因素,严格控制基建工程,预防地质灾害。开发重点应在山南的秀峰、观音桥、归宗寺,以瀑布、典型地质剖面、鄱阳湖风光为特色。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景区一草一木,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作好各种地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去由于人们对地质资源价值的不了解,一些资源遭到破坏,如地质剖面的开挖、冰川遗迹的破坏等。
 
  4.3 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搞好地质(科普)旅游策划和宣传地质旅游是地质学与美学的一种结合。在我国,目前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商业价值的开发中,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地质旅游资源中的神话传说、诗情画意的浓厚成分。如庐山天生桥、龙宫洞等的导游解说词,虽说能给游人以感官上的愉悦,但游人对景观的成因、形成过程却毫不了解,而旅游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也被白白浪费掉。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地学导游人才队伍,是提高地质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一要对地学旅游资源开展普查,摸清家底,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导游材料。在景区可以树碑建亭,碑文中简明陈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和化石的特征、形成时间及科学涵义等。同时注意提高地质旅游宣传的技术含量,将地质地貌旅游发展成“科技游”,以多种方式展现九江地区的地质地貌历史景观,可以在一些景点附近设置一些模拟演示系统,以真实生动再现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二是要对导游人员普及地学基本知识。真正使导游融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让游客在饱览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4.4 开辟有特色的地学旅游专线.
 
  九江地区询丽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有些属国内外罕见。特色地质旅游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正在成为人们旅游的时尚。地质旅游路线的选择,首先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并与自然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庐山,建议开辟联合国世遗专家考察路线、第 30 界国际地质大会庐山第四纪冰川和鄱阳湖第四纪地质考察路线、庐山观音桥元古代星子群地质构造考察路线、湖口石钟山—龙宫洞岩溶地貌考察路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