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物探科普

海南国际旅游岛视野下的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摘 要: 以地质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滨海地质旅游开发是丰富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海南滨海生态保护和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升级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及案例研究方法,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视野角度, 对国内外滨海地质旅游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其实践经验给海南省地质旅游开发以启示, 如资源普查登记、保持地质景观资源的原真性、政府主导下进行地质旅游开发等。结合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 基于其现有资源、政策等优势, 地质旅游是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和海南省滨海地质旅游资源优势, 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滨海; 地质旅游
 
  2009 年 12 月,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国务院,2009)。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 ,必须构建极富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海南热带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独特, 优美的滨海风光, 淳朴的民风民俗, 温暖适宜的气候, 使其具备了国际旅游岛的客观基础条件。
 
  地质公园是地质旅游的主要载体, 而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滨海地质旅游是丰富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对于海南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升级与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纵览全球, 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多分布在滨海地带。无独有偶, 截至 2012 年 5月,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 88 个成员中, 有 21个分布在滨海地带(世界地质公园网, 2012)。滨海地质旅游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当地旅游产业创造经济效益, 还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供了创新形式和有效载体, 是实现滨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契合了当前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1.1 世界滨海地质旅游态势。
 
  地质旅游是通过参观、考察地质遗产和地质特征(地理风貌和景观), 使游客了解地学与地理学等相关知识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龚克等, 2011)。
 
  建立地质公园是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基本形式(范秋梅, 2007)。地质公园提出与建立之后, 地质旅游开始真正受到重视, 并蓬勃发展。同时, 滨海旅游在二战以后的兴起, 使其在旅游产品方面趋向于多元化,如度假村、海底隧道、玻璃船、水族馆、高尔夫球、大型游乐园等(王富玉, 2000)。热带亚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重心地位将继续保持并得到加强(李溢, 1996)。基于此, 滨海地质旅游是地质旅游和滨海旅游在形式上的创新和融合, 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
 
  目前,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 88 个成员分布在全球 27 个国家, 遍布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中东地区。从地理位置的分布看, 在88 处世界地质公园中, 滨海世界地质公园 21 处, 分布于 13 个国家, 主要集中于地中海以及亚太区沿海。中国和欧洲在地质公园发展方面起到了开拓、引导和示范作用(赵逊等, 2009)。主要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概况如表 1 所示。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国家公园往往是具有双重功能的游览胜地(龚克等, 2011)。表 1 中 21 处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当地乃至全球极富盛名的旅游目的地, 其中缘由并非无章可循。
 
  首先, 独特的地质成因和特色往往是造就著名旅游胜地的原因之一。地貌对沿海景观的空间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翁毅等, 2006)。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均可形成各自独特的地形地貌, 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区域内三大岩类均有涉及, 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稀有自然景观资源一般具备独特的地质成因和地质特色, 具备建立地质公园的基础条件, 所以世界遗产地, 特别是自然遗产地往往具有地质旅游功能。滨海地质变迁使其成为具有科普保育价值的地质遗迹, 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同时, 因人们对“阳光、海浪、沙滩”的向往, 滨海地带吸引大量旅游流汇集于此。深厚的地球自然科学内涵、优美的滨海风光和独特的旅游功能使滨海地带具备了自然和人文魅力, 这是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通常具备地质旅游功能的原因之一。
 
  其次,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地质科研的投入力量。大部分世界地质公园分布于欧洲与亚洲较发达地区, 如地中海沿海国家, 亚洲中国、印尼日本等西太平洋沿岸。从整体上来看, 世界地质公园集中的地中海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 分布着21 个国家,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区域不仅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李溢, 1996)。这从侧面说明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与经济发展以及该国的地质研究水平相关。地质研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国对该项研究的支持力度, 具体体现在经费支持上。
 
  第三, 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促进了滨海地质公园建设。人类活动会导致海岸生态环境恶化(Xue etal., 2009)。地质公园建设对于保护滨海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发达的滨海地区已经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之一, 保护滨海生态环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而保护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保育是地质公园建设的宗旨之一。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 滨海度假休闲为主要旅游产品, 优良的滨海生态环境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保障, 地质旅游开展, 不仅保护滨海生态, 也满足滨海旅游发展需求。
 
  1.2 国外滨海地质旅游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外滨海地质旅游的发展得益于质量等级较高的地质景观和较为发达的旅游产业的带动。岛屿和滨海地区地质旅游的发展相对会较多地受到较为发达的旅游产业的带动, 如新西兰和夏威夷。澳大利亚及其临太平洋区域, 有大量珍贵地质遗迹点, 具有稀缺性和教育价值, 能满足审美诉求(James et al.,2006), 具备开展地质旅游的基础条件。
 
  国外关于滨海地质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 个方面:
 
  影响滨海旅游业的因素: 克莱因等人认为美国佛罗里达滨海旅游经济严重依赖于环境保护和沙滩质量。气温、湿度、云量以及日照强度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Klein et al., 2010)。在苏格兰西部乡村滨海和岛屿, 水产养殖是非常重要的产业, 在科学控制下, 水产养殖并不会影响旅游者对当地旅游业的感知(Fiona et al., 2011)。海啸等自然灾难对于滨海旅游业是致命打击, 如 2004 年印度洋海啸对泰国攀牙湾滨海旅游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与沿岸生态环境及地形防御的缺乏有一定关系, 攀牙湾的旅游基础设施集中于平坦的土地, 延伸 2 km, 直到悬崖。随着周边原始森林、草原和橡胶种植园的砍伐和减少, 削弱了缓冲海浪的力量, 加剧了沿海岸线的侵蚀(Emma et al., 2008)。自然因素无法改变, 自然灾害的打击也无法避免, 但是注重滨海生态环境保育, 科学限制人类行为, 可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和打击降到最低。
 
  滨海旅游资源的保护: 海滩“营养技术”用于修复受侵蚀或将近消失的海滩, 如在沿海岸线填充沙子以扩宽海滩, 这是服务于海岸线土地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沙滩管理工具(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95)。而硬化结构会降低沙滩的娱乐价值, 削弱吸引力。因此, 在佛罗里达滨海采取了沙滩“营养技术”, 以沙子填充海岸,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沙滩质量(Klein et al., 2010)。旅游业的政策现在趋向于柔和的本地化, 旅游发展规划更重视环境保护, 可替代旅游的逐步扩展和本地化的推广成为旅游基本政策的优先部分(Paris, 2003)。海洋空间规划(MSP)已成为海洋空间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最优利用资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工具, 在地中海海上国度马耳他已经实施(Deidun et al., 2011)。滨海资源的保护宏观层面上从“规划”着手, 配合以各类政策, 微观层面上着眼于各类保护技术。
 
  滨海旅游对当地的影响: 旅游业通常情况下可增加社区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工作满意度, 具有扶贫功能。在多明尼加滨海地区, 会第二语言、年轻的当地居民会得到更多的旅游及相关行业工作机会,但是这将导致当地人口大规模流动(León, 2007); 滨海旅游业发展对希腊社会文化带来影响, 如当地农业退化, 而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的依赖比重上升(Paris,2003); 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土地利用和景观变化最大背后驱动力是旅游业发展, 大面积天然沿海森林被转换成酒店、服务类建筑等建设用地。土地价格的夸张上升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 使得收入有限的农民放弃了农业, 出售土地, 进一步加速城市化进程(Meryem et al., 2010)。旅游业的影响在地中海区域尤为突出, 相对于一些比较富裕的地中海国家,后实用功利主义的敏感性已经慢慢在较为落后的地中海国家滋生(Bill, 2003)。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除了增加社区经济收入之外, 更潜移默化地转变了当地生产和生活方式。产业格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发达经济使企业开始觊觎土地, 农民受利益驱动放弃土地, 滨海工业及大量建设用地开发将恶化沿海生态环境。单一的滨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得软弱和被动,而利益驱动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项目在滨海地带的优先落地则可形成主动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 建立地质公园, 发展滨海地质旅游在保护滨海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发展了滨海经济,值得推广。控制工业发展规模, 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绿色之岛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欧洲、中国和伊朗, 地质旅游是行业新的增长点, 地质公园致力于保护、教育、科研、旅游和创造工作岗位,是有利于健康和福祉的项目(Susan, 2006)。在实践中,国外著名滨海地质旅游地的建设给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建设经验与启示, 如表 2 所示。
 
  虽然表 2 中所列的著名滨海地质公园案例给予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启示, 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甄别吸收。滨海地质旅游产品及延伸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地质遗迹普查并建档、规划应更侧重于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会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滨海地质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1.3 国内滨海地质公园建设现状及分析。
 
  我国东部沿海岸线分布着著名的西太平洋火山岩带。这条火山岩带造就了大连、崂山、雁荡山、宁德(董婷婷等, 2011)、深沪湾、香港(武法东等,2011)、雷琼火山口等火成岩地质公园(赵汀等, 2009),见图 1。中国东部滨海地质公园的对比分析对研究西太平洋中生代火山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路径选择。
 
  从世界范围内看, 岛屿及滨海地带大多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 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太平洋、东南亚等滨海国家和地区等。不论是“出口阳光和空气”的西班牙, 还是“只要有阳光和沙子就能发展旅游业”的新加坡, 他们的成功经验均可为海南借鉴。首先, 由于岛屿与大陆分离, 造成了较高的运输成本, 制造业支撑岛屿经济力不从心; 再次, 岛屿耕地和淡水的稀缺使得大规模农业活动难以维系岛屿的长期发展(焦宵黎等, 2010)。基于以上两点,旅游业是大多数岛屿经济发展的最终产业选择。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途径选择基于其资源及区位优势。以海南省万宁市为例, 滨海地质遗迹极具观赏性, 以现代滨海潟湖(小海、老爷海, 见图版I-B、G)、花岗岩海蚀地貌(见图版 I-C、D、E)、里亚斯型海岸最为典型(见图版 I-F)。万宁市东南沿海由北至南有大小数十个海湾串联而成, 花岗岩岬角之间为凹向大陆的弧形海湾, 海湾处为沙质海滩,岬角与海岸线直交, 形成美丽的里亚斯型海岸, 可与西班牙、韩国泰安典型的里亚斯型海岸媲美。其次, 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生态系统保存完整; 第三, 人文积淀深厚, 因早期海岛隔离, 至今保持着原始民俗文化。
 
  2.1 滨海地质旅游特色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通行证。
 
  对于国际旅游岛, 自然性仍是滨海景观的核心吸引力。万宁滨海以海蚀作用为主的独特热带滨海花岗岩地貌, 南北串联的美丽里亚斯型海岸, 小海— 老爷海现代滨海 潟湖景观等, 使万宁市具备了发展滨海地质旅游的资源优势。地质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形式之一, 契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建设目标定位。
 
  2.2 开展滨海地质旅游的示范意义。
 
  海南省地质公园的建设从数量和面积上均落后于我国其他省份, 滨海地质公园仅有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火山口园区, 万宁小海—东山岭省级滨海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中。万宁市滨海地质旅游开展,对于海南滨海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旅游开发具有示范意义。同时, 以地质公园为载体的地质旅游必须以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为开发前提, 地质遗迹的保护对于我国东南海岸生态和景观的原真性保持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3 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海南岛是我国内地唯一的热带岛屿, 适宜气候使其成为国内滨海旅游目的地中的热点地区。滨海地质旅游产品是丰富滨海旅游产品结构、提升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途径之一。优美的滨海风光、丰富的地质遗迹、优质的旅游岛建设环境, 滨海地质旅游是保护滨海生态, 同时又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借鉴国内外著名滨海地区地质旅游发展经验。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其滨海地质旅游也方兴于世, 通过对全球著名滨海地区地质旅游发展和研究概况的了解, 为国际旅游岛发展滨海地质旅游提供发展思路和重要启示。
 
  首先要保持地质景观的原真性。原真性的景观更能让旅游者在与自然接触过程中, 亲近自然, 认识自然。但是, 高密度的滨海度假基础设施和游客流与地质遗迹保护及原真性开发的矛盾和统一从来都是决策者难题。保持滨海景观的原真性, 如滨海森林、经济种植园等, 可缓冲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保护滨海地质遗迹。同时, 当地政府更要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当地传统文化理念的冲击, 尽量通过利益刺激, 让当地社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是旅游重要吸引物, 维持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弱化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海南省滨海地带多为乡村地带, 传统农业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传承, 对于保护地质遗迹具有积极意义。相反, 在城市化进程中, 地质遗迹的保护往往会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忽略或退而求其次, 不利于地质景观原真性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持地质遗迹原真性的可行措施, 用经济补偿、就业机会补偿等利益驱动利益相关者保护热情。如环境税收, 即生态环境补偿费它的缺失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控制力度(郝翔, 2011)。
 
  第二, 政府主导下的滨海地质旅游开发。地质资源的权属特征决定了政府在滨海地质旅游开发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地质旅游必须“保护为先, 适度开发”, 以保证地质旅游健康开展。
 
  第三, 企业具体运作, 社区参与。如地质旅游产品开发, 景区经营管理、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招标方式由企业具体运作, 而社区也可通过听证会、就业等形式参与管理和景区发展, 将社区居民利益与景区发展捆绑一起, 发挥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监督作用。
 
  3.2 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滨海地质旅游开发。
 
  地质资源为国家所有。产权界定越明确, 财富被无偿占有的可能性就越小, 产权价值就越大(巴泽尔, 1997), 而产权的模糊性导致经济主体享受资源带来收益而使他人或社会承担其转移成本(郝翔,2011)。这也正是滨海地质旅游开发必须政府主导的原因。以万宁市为例, 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 主要完成万宁市滨海地质旅游总体规划, 同时, 万宁市滨海地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万宁市滨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作为滨海地质旅游总体规划保障也必须配套编制。滨海旅游形象构建以及石梅湾、日月湾(见图版 H)、神州半岛、小海-东山岭旅游区、山钦湾(博鳌)等滨海地质旅游区联动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才能实施。
 
  3.3 将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发展滨海地质旅游的主要载体。
 
  滨海地质旅游的开发必须明确开发主体, 在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土环境资源厅下属)的指导下,由国土环境资源局、旅游局等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 成立地质公园管理机构, 负责对滨海地质旅游进行开发、管理、经营等事务。目前, 鉴于万宁市滨海地质遗迹多集中于小海—东山岭一带, 在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领导下, 万宁市拟申报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拟成立小海—东山岭地质公园管理局, 行使行政职能, 制定公园规划及管理制度, 同时, 拟成立小海-东山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受地质公园管理局监督和管理, 其融资计划、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案等报地质公园管理局审批。
 
  小海-东山岭地质公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区参与的理念。作为万宁市滨海地质旅游发展先行试验点, 小海-东山岭地质公园对于海南省滨海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3.4 用文化精心雕刻滨海地质旅游。
 
  地质旅游不仅强调地球科学内涵, 也应注重人文情怀, 满足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需求。一是原著风情体验。在地质公园定界上, 主要依据自然地理, 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脱离自然地理的桎梏, 不完全受自然地理的控制。因为旅游发展也是地质公园设立初衷之一, 旅游资源特别是原真性风情文化资源分布也会影响地质公园定界。公园内保留适当居民点,对园区内居民进行培训, 吸收为员工, 不仅可以起到维护公园设施, 保护地质遗迹的作用, 而且当地居民更熟悉公园情况, 可作为兼职讲解员, 在主客互动中, 当地居民所散发的人文情趣, 如 疍家文化、节庆文化等对于增加游客文化体验无疑是最佳媒介。二为生态文化体验。万宁市生态环境优良, 以热带雨林为主的生态文化对于内陆游客而言独具特色, 婆娑摇曳的椰林、神奇的热带精灵、独特的热带植物点缀着滨海地质旅游产品, 丰富地质旅游的生态内涵。三为国际旅游岛魅力体验。海南岛的魅力应在于国际化, 度假设施、环境、服务等国际化标准提升了滨海地质旅游产品外在形式;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让置身其中的游客体验到了异域风情, 增进了国际交流。
 
  3.5 完善滨海地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地质公园具有生态保育、地质遗迹保护、生态旅游的功能, 根据地质旅游的功能区划, 万宁市目前必须完善的滨海地质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有: 地质步游道建设、海上地质漫游航线建设、地质遗迹标识系统建设等。对于地质旅游而言, 软配套设施的建设更为重要, 如地质导游员的培训及志愿者的召集、地质旅游线路的设计、地质遗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管理体制的规划等。意识培养难于硬件建设。
 
  3.6 构建滨海地质旅游形象。
 
  滨海地质旅游形象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具体运作。滨海旅游形象适度强调地质旅游因素。依据万宁市滨海地质遗迹的特征和分布, 滨海地质旅游形象构建应包含热带滨海里亚斯型海岸、以海蚀作用为主的花岗岩地貌、现代滨海 潟湖演化、海积平原等元素。重点突出两个特色, 一为热带滨海里亚斯型海岸, 二为海蚀作用。
 
  3.7 开发滨海地质旅游延伸产品。
 
  政府有义务发展低碳绿色旅游产品, 地质旅游产品及其延伸产品必须为绿色低碳产品, 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绿色之岛”的建设理念。同时, 随着旅游者对“参与性”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于万宁滨海地带来说, 可开发的滨海地质旅游延伸产品主要有: 体育运动旅游产品, 如户外攀岩、悬降、皮划艇、山地自行车、骑马、徒步等; 室外滨海课堂; 热带雨林文化旅游产品, 如森林氧吧、雨林观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