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Inside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88 Lumo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Wuhan)
物探业务
冰川的刨蚀作用
冰川及其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床基岩的破坏作用称刨蚀作用(Ploughing)。其方式有挖掘和磨蚀两种,均是冰川对基岩的机械破坏作用。
冰川刨蚀作用的方式
1.挖掘作用。
又称拔蚀作用(Plucking),是指冰川在运动中,将与冰川冰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带走的过程。在巨厚冰层的压力下,冰川底部冰部分融化,冰融水渗入到冰床基岩的裂隙中,重新结冰,使裂隙扩大。当冰川向前运动时,就将这些裂隙发育并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岩石拔起,随冰川带走,其结果是冰床加深。挖掘作用的强度受冰劈作用的控制。冰劈作用发育,则岩石裂隙不断扩大、增多,变得较为破碎,利于挖掘作用进行。
2.磨蚀作用。
又称锉蚀作用(abrasion),是指冰川以其冻结搬运的岩屑(块)为工具对冰床岩石进行的锉磨。磨蚀作用的结果在冰床两侧或底部留下光滑的磨光面及“丁”形擦痕。
“丁”形擦痕又称冰川擦痕,其特点是一头宽、深,一头窄、浅,长约几厘米至几米。擦痕由宽、深变为窄、浅的方向,为冰川运动的方向。
挖掘作用与磨蚀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冰床的不同部位,两者作用的强度略有不同。当冰床底部有凸起的基岩时,迎冰面磨蚀作用强,表面变光滑,坡度变缓。背冰面挖掘作用较强烈’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坡度变陡。当冰川消融后,这些遭受磨蚀和挖掘的基岩,若保留下来,则称为羊背石。
主要的冰蚀地形
冰川的刨蚀作用可形成各式各样的冰蚀地形,这些地形是研究冰川活动的重要证据。山岳冰川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有冰蚀谷、冰斗、鳍脊、角峰等。大陆冰川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为冰蚀洼地。
1.冰蚀谷(glacial valley)。
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称冰蚀谷。冰川沿由地面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或其他负地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冰川的刨蚀作用使原沟谷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因此,冰蚀谷常较平直而宽阔,形成两壁陡立的槽形谷。由于冰蚀谷横剖面呈“u”字形,故又称“u”形谷或槽谷。在冰蚀谷底部或两壁常能发育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复式山谷冰川的支流,因冰量较小,刨蚀能力较弱,在汇入主流处,支流的谷底常较主流谷底高出数十乃至数百米,当冰川消融后,支冰蚀谷便悬挂在主冰蚀谷的谷坡上,称为悬谷。
2.冰斗(cirque)。
是由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
在原始积雪洼地里形成冰川后,冰川刨蚀作用和冰劈作用共同使原始洼地不断加深,拓宽并向山顶后退,形成“三面壁陡,一面开口”的围椅状地形。
在冰斗后退过程中,因冰劈作用发育,陡壁上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到冰斗冰川中,随冰川带走。
3.鳍脊(arete)。
相邻的两个冰斗或冰蚀谷,因刨蚀作用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冰蚀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坡陡峻、山顶尖薄的山脊称鳍脊。
4.角峰(horn)。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刨蚀作用下不断后退,最后包围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
5.冰蚀洼地(ploughing depres-sion)。
大陆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冰床基岩刨蚀而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洼地,称冰蚀洼地。洼地的大小与深浅多与冰川的厚度及冰床基岩的岩性及构造有关。在冰川消融后,这些冰蚀洼地会积水成湖。
冰川刨蚀作用的方式
1.挖掘作用。
又称拔蚀作用(Plucking),是指冰川在运动中,将与冰川冰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带走的过程。在巨厚冰层的压力下,冰川底部冰部分融化,冰融水渗入到冰床基岩的裂隙中,重新结冰,使裂隙扩大。当冰川向前运动时,就将这些裂隙发育并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岩石拔起,随冰川带走,其结果是冰床加深。挖掘作用的强度受冰劈作用的控制。冰劈作用发育,则岩石裂隙不断扩大、增多,变得较为破碎,利于挖掘作用进行。
2.磨蚀作用。
又称锉蚀作用(abrasion),是指冰川以其冻结搬运的岩屑(块)为工具对冰床岩石进行的锉磨。磨蚀作用的结果在冰床两侧或底部留下光滑的磨光面及“丁”形擦痕。
“丁”形擦痕又称冰川擦痕,其特点是一头宽、深,一头窄、浅,长约几厘米至几米。擦痕由宽、深变为窄、浅的方向,为冰川运动的方向。
挖掘作用与磨蚀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冰床的不同部位,两者作用的强度略有不同。当冰床底部有凸起的基岩时,迎冰面磨蚀作用强,表面变光滑,坡度变缓。背冰面挖掘作用较强烈’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坡度变陡。当冰川消融后,这些遭受磨蚀和挖掘的基岩,若保留下来,则称为羊背石。
主要的冰蚀地形
冰川的刨蚀作用可形成各式各样的冰蚀地形,这些地形是研究冰川活动的重要证据。山岳冰川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有冰蚀谷、冰斗、鳍脊、角峰等。大陆冰川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为冰蚀洼地。
1.冰蚀谷(glacial valley)。
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称冰蚀谷。冰川沿由地面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或其他负地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冰川的刨蚀作用使原沟谷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因此,冰蚀谷常较平直而宽阔,形成两壁陡立的槽形谷。由于冰蚀谷横剖面呈“u”字形,故又称“u”形谷或槽谷。在冰蚀谷底部或两壁常能发育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复式山谷冰川的支流,因冰量较小,刨蚀能力较弱,在汇入主流处,支流的谷底常较主流谷底高出数十乃至数百米,当冰川消融后,支冰蚀谷便悬挂在主冰蚀谷的谷坡上,称为悬谷。
2.冰斗(cirque)。
是由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
在原始积雪洼地里形成冰川后,冰川刨蚀作用和冰劈作用共同使原始洼地不断加深,拓宽并向山顶后退,形成“三面壁陡,一面开口”的围椅状地形。
在冰斗后退过程中,因冰劈作用发育,陡壁上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到冰斗冰川中,随冰川带走。
3.鳍脊(arete)。
相邻的两个冰斗或冰蚀谷,因刨蚀作用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冰蚀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坡陡峻、山顶尖薄的山脊称鳍脊。
4.角峰(horn)。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刨蚀作用下不断后退,最后包围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
5.冰蚀洼地(ploughing depres-sion)。
大陆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冰床基岩刨蚀而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洼地,称冰蚀洼地。洼地的大小与深浅多与冰川的厚度及冰床基岩的岩性及构造有关。在冰川消融后,这些冰蚀洼地会积水成湖。
上一篇 > 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
下一篇 >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研究和评价的意义